English

迎接又一个千年的曙光

1998-06-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路 沙薛冬 我有话说

在21世纪脚步声清晰可闻之时,在知识经济春风扑面而来之际,本世纪最后一次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近千名新老院士怀抱拳拳爱国之心,济济一堂,展望跨世纪的发展战略,共商科教兴国大计。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大转变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这就是知识经济。如果说,200年前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那么今天,知识经济正在替代工业经济。这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这段话是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在学术报告会上作关于《知识经济》报告的开场白。他的这段话也代表了许多院士的看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作为拥有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最高荣誉称号的两院院士,更加感到了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

院士们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路甬祥院士说,必须加快实现科技体制的创新、结构调整和机制转变。新的科技体制,应主要包括国家科研机构、企业与地方研究开发机构以及普通高校与民间科研机构三个层次。国家科研机构是国家知识创新的核心。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应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形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院士们将此作为迈向新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

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做文章

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前会见部分院士时强调,要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朱基总理在开幕式的讲话中也强调,院士要多关注经济建设。

可以说,本届院士大会的鲜明特点是科学家关注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科技成果怎样运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去,成为众多院士关心的焦点问题。刘芳允院士《结合国情发展信息科技》、李振声院士《新农业科技革命和作物超高产育种研究》、师昌绪院士《材料与可持续发展》、陈清泉院士《电动车的开发策略及关键技术》等专题报告,全是围绕这一问题做文章。还有许多院士在学术报告之余,话题也总是离不开科技成果怎样促进经济发展这个题目。记者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感受到,“科研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高层次专家中已经蔚成风气。

两院院士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也就是担当国家科学思想库的神圣使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可喜进展。在朱光亚院长宣布工程院取得成果的研究项目中,就有《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我国“高速(客运)水运”发展战略》等十几项重大咨询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批示。两院在院士大会上又提出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新的咨询题目。

培育一代代科技英才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何培育一代代科技英才,造就一支跨世纪的科技队伍,成为这次两院院士大会上院士们关注的又一个热点问题。

院士们深感培养年轻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是我国在21世纪能否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关键。院士们以此作为自己的光荣职责。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说,邓稼先为我国发展“两弹”作出了贡献,他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在一个小小理论组培养出多位杰出的院士,其中有些人超过了他。中国需要有一批邓稼先。不能让有才华的人压在你底下。我现在的年龄很难再有创造,我认为我现在的最大的成果就是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优秀人才。北大方正的目标就是要凝聚一千个有才华的科技开发人才。

科技竞争说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院士们提出,国家要从政策上、工作生活上,为人才破土而出创造条件;院士自身要提携人才,甘当人梯,使我国年轻的优秀人才尽快成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